虹书屋-阅读改变儿童未来
虹书屋-阅读改变儿童未来
虹书屋计划”是青岛农业大学一名女学生和她的几个队友共同创建的公益计划,计划旨在帮助农村儿童建设爱心图书馆,改变农村儿童阅读上的三大问题:图书数量少、质量次、读书习惯差。并且,成立专门的支教队伍,从心里、引导、阅读
团队成立近一年的时间里,分别在菏泽、枣庄两座小学内建成,第三所“虹书屋”也在计划当中了。
三十几人的团队、人员来自十几个学院、队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让人很难想象这个“草根班子”会有什么建树。但,就是这样,团队在大家的眼里渐渐成长了起来,像是羽翼渐渐丰满的小鸟一样,摆脱了刚刚降生时候的那份稚嫩,慢慢地走向了成熟。
2013年4月29日,我校大学生公益项目组“虹书屋计划”在菏泽市曹县邵庄镇王集实验小学为在此捐建的“虹书屋”揭牌,第一所图书室建成;
2013年7月20日,第二所“虹书屋”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中心小学建成并举行揭牌仪式,第二所图书室落成。
【小梦想•大行动】
“对那些农村的孩子,我们能用上力的地方太少,支教时间短,也没有后续工作和长久机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长久以来团队对当今大学生支教的思考,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好的读书习惯,相比起支教来说,更能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一个最初没有组织、没有团队、甚至没有名字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想法”开始步入正轨。希望团队像彩虹一样充满希望,也给农村儿童的阅读带来希望。
团队成员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虹客”,“虹客”们通过借助多方力量,凝聚爱心:毕业季的时候,回收毕业生的书籍和本子;周六周天走上街头和巷尾进行报纸义卖;学校里面组织同学们捐书献爱心;和其他公益组织学习经验,充实团队自身……
【小爱心•大温暖】
项目启动后,截止到2013年6月底,他们在校内外共募集到善款9000余元,图书204册。
义卖报纸时,很多好心人会把钱投到募捐箱里,报纸也不要就走了;有的甚至掏空了钱包,把自己的纪念币都捐了出来;去汽车站募捐,原则上候车厅是不能进入的,当工作人员得知原因后,破例让志愿者们进入候车厅义卖,还安排了志愿者一起卖;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清洁工大娘,听到大家的目的后,拿出5元钱买了一份报纸……
2013年暑假,“虹书屋计划”的队员们带着各类图书1500多册,分别来到了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中心小学和曹县邵庄镇王集实验小学,分别进行第二所“虹书屋”的建设和上一所书屋的维护工作,有限的时间里,队员们完成了图书室的整理、上架、数据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并且开展了丰富的课程(音乐、绘画、书法、英语等),并通过写读书笔记、模拟借书、图书阅读等方式,在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期间,很多接待他们的老师都会问买书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队员们总是笑着说:“我们会义卖报纸,还会在校园内举行募捐活动,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实践我们的口号——虹书点亮心中梦想,阅读改变儿童未来。”
其实,钱来之不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12月最冷的时候,志愿者们顶着寒风在室外义卖,夏天,志愿者们自费出车费到市南人流量大的地方义卖,就是为了多为项目攒一点钱。
如今,两所书屋虽然建成,但是后期维护仍在花费,而且数量不少,这个年轻的队伍,正在风雨中坚定。
年轻,热血满满;年轻,需要引导和帮助。
【小团队•大感动】
团队建立时间不长,但一次活动就能将一群并不十分熟悉的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我们住的地方,写着八个字“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华严经》),我想,最起码到现在我们做到了!
焦点回到创始者郝秀波身上,如今准备考研的她,仍在牵挂着书屋的发展,有队友打了个比方,就像自己怀胎十月的孩子一样,因为要奔赴战场,不得不暂时分开,不算刻骨铭心,也是难以割舍的。
但是,我们:这个梦女孩的初心不会改变,因为有后来的人在帮她一起完成。越是坚持到最后,议论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支持的人会越来越多。
一支年轻的队伍,没有卓越的功绩去一一罗列,但却承载着太多人的青春梦想、热血激情,因为年轻,所以敢做敢拼,需要指点,需要支持。在风雨中坚持,在无知中探索,只为那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就是“青农虹书屋计划”团队,一支坚定地走在公益路上的年轻队伍。